中级职称的评审是一个严谨的过程,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和要求。在申报过程中,申请人需要按照规定的流程和要求准备和提交材料。同时,申请人还需要注意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,确保所有材料都能够通过审核。
2. 准备申报材料
申报材料一般包括社保记录(一般是半年以上)、学历证明、学位证明、工作证明、劳动合同、电子注册备案表(学信网)、一篇专业技术报告、电子照片、论文、业绩材料、继续教育学时证明等。
其中工作总结、业绩报告等都是需要自己编写的,材料的编写要根据自己的工作内容及要求,建议要有真实性,切勿夸大或者捏造事实。材料编写完成后要请同事或者领导帮忙审查修改,确保无误后进行提交。
一、中级职称的好处
1.物质层面。有了中职的头衔,「钱」会多一些。
①补贴津贴。职称和收入密切相关,成为中职,每月可多拿300-2000元(各地区、单位有差异),都是真金白银。
②职场竞争力。专业人才的数量、质量,直接关系企业的竞争力。有了足够数量的高职、中职,企业才能享受人才补贴、税收减免政策。你说,他们需不需要中职?
③评高职。想评高级职称得先有中级职称,并满足一定年限。
④养老金。底层逻辑是这样的:工资增加了,社保的缴纳基数就增加了,日积月累,到了退休的时候,每月多拿几百元退休金是很正常的。
2.精神层面。职称也好,职务也罢,都是身份、能力、资历的证明。
①提升职级。技术人员的成长路线是这样的:初职➳中职➳副高➳正高,中职是避不开的环节之一。
②自我价值。哪位朋友甘心在「初职」位置上,挣扎一辈子?这和公务员都想调副科➳正科……是一个道理。
③积分落户。对于从外地奋斗到一线、强二线城市的朋友来说,户口、居住证是绕不过去的坎,而北上广深,对中职办理居住证、落户均有优惠政策,还是比较方便的。
1.热门专业。这几年,以下4个专业,报考的人数相对较多。
①人力资源管理。实用性较强,整体难度不大,题目比较新颖、灵活。比如:组织激励、人员甄选、绩效和薪酬管理等知识点,会以案例分析题的形式,放到特定场景下予以考查。
②工商管理。专业性不是很强,需要理解、记忆的内容较多,计算题很少,偏向于企业管理、生产、物流等方面,出题思路相对固定,得分比较容易。
③金融。金融政策、理论不太好理解,但是,对于财经专业的同学来说,没有太大难度,他们整天接触货币、信用、银行、金融等内容,学起来,自然是得心应手。
④财政税收。没有一定的财会基础,慎重选择,税收的计算量比较大,单选、多选、案例分析题都有涉及,对于0基础的考生不太友好。
中级职称是职场的「必需品」,也是升职、加薪的前提条件。现在的就业环境,大家心知肚明,与其边刷视频、边焦虑,还不如放下手机、拿起笔,考个「职称」。